技术分享
孩子指责父母不懂感恩?父母用打骂方式教育孩子
导语:和闺蜜闲聊的时候,她向我简述了最近她亲戚家的烦恼,她说亲戚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是对于孩子教育特别的认真,尽心尽力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所以说省吃俭用地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让孩子进修艺术。孩子学成归来,父母本以为自己可以享清福了,但是没想到毕业回国之后的孩子总是眼高手低,到如今连份心仪的工作都没有找到,不仅在家里吃父母的,喝父母的,甚至还迷恋上了赌博,把家里的钱都给败光了,父母把房子都赔上了。
现在一家人连租房的钱都没有,只能这里借住几天那里借住,前几天才在闺蜜家住过。有人看不过眼,说他家的孩子真的太不懂事了,想替这对父母教训一下孩子。但是这对父母却仍然护着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太小了,等大一些就懂事了。听过这句话的人们都再也不说话了,真的觉得他们既可怜又有可恨的地方。
其实每个刚出生的孩子他们都是纯洁的像白纸一样,之后的种种因素对他们产生影响,尤其家庭影响非常大。而反观这对父母,他们错的地方就是将自己最好的资源全都留给了孩子,让孩子有一种依赖父母的感觉,无论年纪大小都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只想着自己舒服。而父母只是将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恨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他。
但是这对父母不知道的是,如果对孩子爱的方式是不恰当的话,那么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来说也是有不利影响的。会让孩子养成一种自私的习惯,让他们不懂得爱与回报,只会向父母一味地索取而不想着报答父母。
01家长要想把握好对孩子的爱,这4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1、对孩子不要总是容忍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宠子如杀子,这句话说的有一定道理。如果对于孩子总是特别溺爱的话,其实是容易把孩子推下深渊的,因为溺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爱。当孩子出现困难的时候,很多父母由于怕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好,所以有的时候自告奋勇地帮孩子把问题都解决了,这样孩子的三观就会被扭曲认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不需要自己出手就可以完美解决。
现在仍能见到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假期把大把的脏衣服带回家给妈妈洗。这就是因为孩子长期处在只要学习好万事太平的家庭氛围之中,这样的家庭观念下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是一个巨婴。因为父母对自己过分的宠溺,让他没有什么挫折,这样就没有什么抗打击的能力,很容易让孩子变成是非不分没有自理能力的人。
2、不要和孩子商量事情总是谈条件
现在有些孩子特别有主见,家长很难指使动孩子让他去干些什么。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选择通过谈条件的方式来让孩子完成一些指令,孩子得到奖励之后才会有行动力。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生成错觉,那就是只有得到奖励才能够去劳动,而不是认为劳动是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情况,做家长的就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传达的观念是错误的。
不要总是把孩子的任务和奖励“捆绑销售”,如果没有奖励很有可能让孩子丧失行动能力,难道没有奖励就不应该付出努力了吗?难道不满足条件就不去尝试某件事情了?如果给孩子传输了这样的观念,那很容易让孩子没有达到一定条件就开始撒泼耍赖,这样父母的底线也会被一再地降低。
3、并不是别人有的,自己就非要有
很多孩子在看到别人有好看的衣服或者好玩的玩具的时候就会向父母提出请求,表示自己也想要。其实这就是孩子早期攀比心理的萌发,如果父母们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意识了,应该及早对孩子进行干预进行矫正。其实有的攀比可以看作是竞争,但是过度的攀比对于孩子人格是有不利影响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来教育孩子,如果想获得和别人一样的东西,那么需要自己通过付出和努力去争取。不要支持攀比而让父母去为了孩子攀比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对孩子一味进行满足的话,其实孩子并不会对于物品珍惜,不会懂得所有东西都来之不易,只会一味的向父母进行索取。
4、别过分关注孩子
现在有可能三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三辈人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哪怕是简单的吃饭,可能周围围住一群人,孩子吃一口青菜,大家都能把孩子夸上天。这样长久以来很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点,让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所以他们只会接受别人的关注,而从来不知道对别人关心。
如果我们想教育好孩子的同时,也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话,首先要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的观点进行培养,让孩子受到关切的同时也学会关心别人,合理利用物质,正确认识财富。不能因为爱孩子就让整个世界都围着孩子自己转,这样的爱没有帮助孩子,只不过是让孩子更加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生存。
总结: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是无私永恒的,同样父母也是需要孩子付出爱来尊重与孝顺的,只有相互付出之后才能收获真正的感情和亲情。可能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会与孩子斤斤计较,但是如果总是过度宽容,让孩子自私放任地成长之后,他们可能会养成不好的品格,将来不能融入到社会。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认为的爱就去剥夺孩子正常发展的权利,因为爱是双向的,如果单向付出的溺爱对于孩子来说伤害是非常大的
孩子做家务培养责任感?如何培养孩子家务劳动意识
来源:新浪财经
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的孩子特别贪玩,爱玩小孩子才玩的东西,好像永远长不大,做事情拖拖拉拉、丢三落四的,自己的屋子永远是乱七八糟的,从来都不愿意做家务,我们也知道劳动习惯很重要,可是怎么让孩子主动劳动呢?
一位家长
人的劳动观念是后天培养的,不是一生下来就喜爱劳动的。即使有主动的行为,也只是无意识的模仿,可以说,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干家务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为了一个简单的倒垃圾,父母都要和孩子磨半天嘴皮子,叫几次孩子才动一动。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家长就自己包办代替了,一边自己做了, 一边数落孩子,造成孩子又懒惰又不耐烦,家长的这种做法真是费力不讨好。
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主动做家务的原则
1. 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
孩子还在幼儿阶段时就有一些参与和模仿的本能,大人干什么,他们也喜欢干什么,而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重心。例如,1 ~ 2 岁的孩子喜欢将地上的东西捡起来交给妈妈,3 岁的孩子喜欢帮助父母拿这拿那,4 岁的孩子喜欢摆餐具,等等。许多父母在孩子这个阶段总怕孩子受伤而限制孩子的行动,这样反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父母应该利用孩子这段时间里对事物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玩耍转向劳动。例如,培养孩子将脏衣服扔到洗衣盆里,把干净衣服放进衣柜里,把玩具放进箱子里等好习惯。家长应该很高兴有个小助手而不是累赘,这样孩子也会乐于帮助家长干活。小时候收拾玩具,长大了就会愿意收拾房间,使这些家务劳动变成他们生活中很自然的事,而不是负担,当然,他们也就会自觉地去做了。
2. 家长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以身作则。
要求孩子做的家务事要与孩子的年龄相称,不要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小孩子往往天不怕地不怕,为了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不能及或有一定危险的事情,例如,2 岁的孩子给妈妈拿菜刀、剪刀之类的物品,4 岁的孩子去拿热水瓶等,这些都是
不应该鼓励的,而应及时加以制止。在孩子想做这种尝试时, 家长要对孩子明确地说 :“你现在年纪还小,不能做这件事,等你长大了以后再做。”这样,孩子就特别盼着长大后能做这件事。当家长觉得孩子可以胜任时,就对他说 :“好了,你可以去取牛奶、买饭了。”孩子就会很高兴,乐于完成这项工作。
家长不要一下子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开始做一件新的工作之前,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耐心教孩子学会做这件事的程序。孩子学会后,一开始做时肯定笨手笨脚的,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训斥孩子,更不要抢过去代替他做,应该鼓励孩子做下去,多锻炼几次之后,就会越做越好了。
3. 家长要监督孩子完成任务,不要撒手不管。
在孩子养成劳动习惯之前,家长不能下完指令后,就不管他完成的过程了,因为孩子缺乏意志力和自觉性。家长需要在场督促孩子完成任务,提醒他该做什么事,但是,切忌过分唠叨,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例如,你快做完饭时,提醒孩子该摆桌子和碗筷了。等孩子养成习惯后就不用提醒了。还可以刻意培养孩子“条件反射”式的劳动观念,比如,吃完饭后洗碗, 睡觉前收拾书包,早上起床后整理房间等,将孩子的劳动时间与每天要做的事联系起来,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做了。
4. 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自觉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
当孩子年龄比较小或习惯刚开始培养时,需要家长的督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家长应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工作。不是说完全放手不管,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将孩子要做的事及程序列成时间表,还可以把奖励写上,将表贴在醒目的地方,然后定期检查孩子的工作。不要经常唠叨,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只偶尔提醒孩子一下就好,语言要简单明了。例如,建议孩子下午 2 点之前将面条买回来,而不用过细地交代如何做。
5. 适当运用表扬和处罚。
当孩子干完家务活后,家长不要无动于衷,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很高兴,这样他下次就会继续这样做。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一做什么事,他们就挑这错挑那错,结果孩子索性不做了。
除了表扬外,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孩子可能特别想去看一场球赛,也可能特别想得到一件运动衣,家长可以用记分的方式,根据孩子干家务活的多少、好坏累加得分,鼓励孩子来换取奖品。
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可以减扣他的得分,也可以用“矫枉过正”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毛病,这对于健忘的孩子效果尤其好。比如,孩子总是忘记洗自己的袜子,家长就要提醒他如果再这样就要他洗全家人的袜子,并说到做到,不妥协让步,也不能找代替办法。此外,还可以用减少零花钱的方法作为处罚。
来源:光尘文化授权选载自《不抢跑也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