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曹操出行?曹操姓什么_4
据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歪遵照他的遗愿,在出殡的那一天将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命人把七十二具棺木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抬出城外,分别安葬。这便是流传千年的曹操“七十二疑冢”。那么,这个传说究竟是否实属呢?
主要依据是疑冢符合曹操多疑的性格和狡诈的作风。特别是到了宋朝时,人们开始以奸雄来看曹操,而墓址不详就是曹操为人狡诈的最好印证。于是,关于曹操在漳河上设置了“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便不胫而走。南宋文人俞应符便作有诗词《曹公疑冢》: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无独有偶,南宋文人范成大也在他的《石 湖诗集》中提到,他曾在讲武外亲眼见到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到了元朝时,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更广为流传。
网络配图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在《聊斋志异》中写过一个叫“曹操冢”的故事:在邺城外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夏日炎炎,忽然听到水里传来了刀斧敲击的声音,潜入水下的人很快就被拦腰斩断。后来又有人潜入水中,同样也断成两截浮上来了。当地百姓立即陷入恐慌之中。官府听了此事,就派人截断了上游的来水。这一段的河流枯竭之后,人们在岩崖下发现了一个幽深的洞穴,洞口安置了一个转轮,转轮上安装着锋利无比的刀刃。人们折掉了转轮后进入洞穴,发现里面有一座石碑,石碑上字体是汉朝的篆书,认识的人一看,这是曹操的墓穴。于是,人们打开了曹操的棺椁,将里面的金银珠宝全都取走了。
网络配图
然而,现代的专家学者给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曹操其实并没有为自己设立七十二疑冢,因为他主张丧葬从简,金银珠宝铜器这些物品一律不准作为随葬品埋入墓内。
一是专家们认为曹操一生倡导节俭,不事奢靡,薄葬符合他的做事风格。而据史书记载,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描述过曹操葬礼的情况,都是薄葬。由于是薄葬,陵墓规模极小,加上没有封土和植树,几个朝代之后,曹操的墓地便无人知晓了。自北宋开始,已经无人知道曹操的墓在哪儿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也就应运而生了。
网络配图
二是专家认为曹操力主薄葬是为了防盗的需要。要知道中国古代自春秋开始便出现了盗墓贼,到了东汉末年,乱世之道,盗墓活动变得十分猖獗。各路崛起的豪强由于经费不足,纷纷通过盗墓来获取钱财。曹操还专门设置了“摸金校尉”一职,以官方的名义展开盗墓活动。为了避免自己重?破棺取宝、毁尸灭迹的场面,以绝盗墓者之念头,他选择了薄葬。
三是现今的一些发现都被否认了。比如说,近年来在河北临漳县讲武城以西至磁县一带的确有一整排连绵起伏,好似坟墓的小土堆。相传,这就是七十二疑冢的遗址。后来考古发掘证实,这一带确实是古墓群,不过是比三国稍晚的北朝的墓葬群。而且,古墓的数量为134座,而不是72座。由此可见,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根本就是后人附会的结果。然而,不管怎么样,曹操墓地究竟在哪里,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曹操出生在什么家庭?正史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正史不记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到这个问题,相信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曹操家境优越。从曹操一生的传奇来看,他俨然是精英阶层奋斗成功的典型代表。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朝中颇有权势的宦官阶层;而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曾官拜太尉。在这样的环境下,曹操自幼便于袁绍、张邈等人相交,是个名副其实的贵族子弟。因而年少时期的曹操,也曾鲜衣怒马,肆意妄为。
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东汉中后期颇有影响力的宦官。据《后汉书曹腾传》记载:“桓帝得立,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腾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从这段记载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曹腾是一个宦官,他并没有生育能力。而且曹腾还有着自己的一份家业和爵位。按照以往惯例,即便他是太监出身,他也有理由找到一个养子来继承自己的封爵。
在此情形之下,曹腾安排人从老家谯县领养了曹嵩,后者又生下曹操。那么曹操原本的祖宗又是谁呢?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答案,曹操本姓夏侯。但是奇怪的是,在最权威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关于曹操家世的记载,皆是不明确的。《三国志武帝纪》这么记载道:“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陈寿给出的解释是,曹操其实是西汉开国名臣曹参的后人。
显然,这是站不住跟脚的。因此陈寿在后面只能补充道:“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说,陈寿并未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曹操的祖宗到底是何姓氏。不过可以有这么几点原因,可以证明曹操本姓确实为夏侯。
首先,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曾提到过:“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当然,裴松之也并不是没有经过考证的。一方面,曹操最信赖的武将,便是夏侯惇。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曹操生性多疑,甚至有睡梦中杀人的传闻。但是唯一一个能随意执剑出入曹操寝宫的,却只有夏侯惇一人。
纵观夏侯惇一生,他虽然经常打败仗,但从地位和官职上来看,夏侯惇是名副其实的曹魏第一武将,官拜前将军。《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在曹操起兵之后,同和曹氏在沛国的夏侯惇、夏侯渊便举家族之力,前来投奔,这份关系也是一般人都比不了的。
因而陈寿在为曹氏宗亲做传之时,也将夏侯氏放入其中,并称为“诸夏侯曹”。可见陈寿在内心,也是默认曹操出生于夏侯氏的,只是出于对史料的严谨态度,这才没有写下来。那么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原委不成?
分析史料不难发现,原来造成曹操家世疑云的罪魁祸首,正是曹操本人。首先,曹操放出了一个烟雾弹。按照古人传统惯例,同姓一般是不会轻易联姻的。但是曹操却将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下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而曹操的亲侄女,也被其嫁给了夏侯渊之子夏侯衡。三代以内的结亲,在当时人看来,是违背人伦的事情。但是曹操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与夏侯氏故意分割开来。因而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时,才不敢做出准确论断。
其次,曹操虽然不喜欢世家大族的那一套手段,但他却又不得不依靠家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曹操曾为自己的出身,寻了一个高档的身份。在其主持的《曹氏家传》中,曹操说他自己的祖先,乃是周文王之子振铎,因受封于曹地,故而为曹姓。此外,《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
这样一来,虽然有一部分人都不相信曹操的这一套说辞,乃是在曹操暗中授意之下,许多不明就里的百姓,竟然真的相信了曹氏乃帝王后裔。而曹操真实的身份,也就这样慢慢隐藏在了迷雾之中。